November 07, 2008

藝術評論》「拼貼」不只是把東西湊在一起而已

Jonathan Talbot,《單身漢逛紐約》(The Bachelors Visit New York)

原文:Piecing Things Together
作者:Benjamin Genocchio (2008/10/19)
編譯:Fango Huang (2008/11/07)


在紐約州紐堡(Newburgh)這個地方,藝廊相當地稀少。雖然河的沿岸一帶可以明顯看出部分上流階層的發展,然而,城裡大多數的街區都還是屬於勞工階級的住宅與店面,許多事物至今都仍保留在19世紀時的狀態,例如「哈德遜河的寶石」(the gem of the Hudson)。這棟建築物讓人回溯到16世紀時,訴說著這裡曾經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安街藝廊」(Ann Street Gallery)是城裡唯一一間非營利的藝術空間。成立兩年,據點在一棟19世紀旅館裡的地下室,這棟旅館最近才被一個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團體所整修,這個團體名為「哈德遜河的安全避風港」(Safe Harbors of the Hudson),其致力於提供窮人、老兵以及藝術家有關居住的協助。「安全避風港」(Safe Harbors)也同時發起藝廊的經營。

「安街藝廊」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有著光亮的水泥地板與清爽的白色牆面,裡頭有一間主藝廊以及一間專門提供給影音與音樂藝術的暗室。重點主要是放在哈德遜河谷(Hudson River Valley)當地的新興藝術家與職涯中期(mid-career)藝術家們,但是這裡也會展示一些紐約藝術家或離鄉背井的藝術家的創作。

最新一期的展覽名稱為「拼貼邏輯」(Collage Logic),網羅13位來自紐約和其他地區藝術家的聯展。根據藝廊主管同時以也是這項展覽管理者的Virginia Walsh所述,此展探究了拼貼技巧的使用,以及當代藝術方法學(methodologies in contemporary art)。這是一個豐饒又多產的藝術領域。

這個展覽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在Virginia Walsh所挑選的藝術家當中,有一部分做了傳統的拼貼(conventional collages)。例如,John Morton做了一個引人注意的聲音裝置(sound installation),挪用了來自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沿岸的聲音。你可以聽到漁夫們在交談、金屬管叮噹作響、水波拍打,甚至是火車急速通過的聲音。

Joel Carreiro則挪用了藝術史與中世紀手抄本中的圖像來製造仿作。來源材料印製在熱轉印紙(heat-transfer paper)上,剪成條狀或小方塊,然後再加以重組,形塑成一個有趣的新圖樣。無論是形式上的別出心裁,還是那外在顯著的美麗,都讓我非常喜歡他這些作品。

Joel Carreiro,《複雜之神》(The God of Complexity)

Thomas Weaver則展現了一個絕佳的概念拼貼(conceptual collage),由油畫、印刷、素描、水彩和手寫所構成,主要表現在紙上,最後一同組合在牆上。他在上面畫了一個房子狀的外框穿過這些拼貼,暗示了屋頂下各種想法與思考通通聚集在一起,作為藝術家內心的隱喻。

其他藝術家則是使用現成物(found materials)來創作。Jackie Shatz把陶器、油畫、布料和其他等材料融合在一起,製作出一個掛在牆面上且具有豐富色彩的抽象雕塑。Imelda Cajipe Endaya則是將地圖、糖果包裝紙和紡織物等材料相互拼貼,創作出一個能反映出童年的作品,並且隱隱約約帶點女性主義的議題。

Jackie Shatz,《古英文史詩》(Beowulf)

「拼貼」(collage)這個字詞源自於法文「coller」,意指「黏貼」(glue)。所以並不意外地,部分展品是以這種拼貼的傳統形式來呈現,藝術家將紙或其他物件黏貼於二元平面上進行創作,Jonathan Talbot和Vivien Collens這兩個人便是很明顯地熟練運用了此項技巧。

Jonathan Talbot主要挪用舊書和舊雜誌裡頭的黑白影像,將之黏貼在一塊兒,製造出看起來像是歷史照片裡頭的場景。《站長》(The Stationmaster)以及《單身漢逛紐約》(The Bachelors Visit New York)描繪了人們對抗混合式的建築構造(hybrid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這是有關記憶與夢想。

畢卡索(Pablo Picasso)1912年的作品《有籐椅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很可能藝術史上第一幅現代拼貼(modern collage),由印有籐編圖樣的漆布以及上膠的畫布所組成。透過混合真實的物件進入他的圖像中,這模糊了繪畫與雕塑之間的界線,並且開啟了藝術創作新的一頁。

Pablo Picasso,《有籐椅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

從此以後,拼貼便廣泛地運用在許多地方。其中最具野心的應當是Yeon Jin Kim的影像作品《夢》(Dreams),它也許會被描述成是一個潛意識的旅行紀錄片。此外也有展出利用針孔攝影機偷拍的影像,這個針孔攝影機是裝置在一個極為精細的城市紙模型裡頭。

總個來說,這場展覽包含許多值得注意的藝術創作,有著各式各樣形形色色、深思熟慮的作品,這些藝術家並不出名,但其實他們應該更被人所知才對。雖然拼貼已經歷經一世紀之久,但這個展覽告訴了我們,它將會持續下去很長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Ann Street Gallery
Joel Carreiro Official Web Site
Jonathan Talbot Official Web Site

November 04, 2008

展覽論述》「疼痛」作為一種藝術形式

《疼痛展覽》(Pain Exhibit)作品精選,想要看更多作品請點此觀看幻燈片

原文:Pain as an Art Form
作者:Tara Parker-Pope (2008/4/22)
編譯:Fango Huang (2008/11/4)


「疼痛」(pain)是一種無法透過人體掃描顯現出來的感受,更無法以檢驗的方式測量出來。因此,許多長期遭受病痛纏身的患者便將之轉向為藝術,選擇以作畫或雕塑圖像的方式來描繪出他們所受的痛楚。

國際疼痛學術研究學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出版之醫學期刊《Pain》主編Allan I. Basbaum說道:「要把疼痛訴諸於文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那是『疼痛』的一大問題。你既無法清楚明白地表達它,而你又看不見它。這也難怪人們常會試著運用圖解的方式來表現他們的疼痛。」

最著名的疼痛藝術家之一,墨西哥畫家Frida Kahlo,她的作品現在正在費城美術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展出,其作品深受痛苦所感染,她在青少年時遭遇一樁電車事故以致身體被刺穿,帶給她終生的痛苦。脊椎受傷、骨盆碎裂,歷經多次的手術以及流產,因此她時常在畫布上描繪她的痛苦,例如剖腹、心神不寧,甚至充滿血腥的影像。

Frida Kahlo,《破碎的脊柱》(The Broken Column)

47歲的沙加緬度(Sacramento)居民Mark Collen,他之前是一位保險推銷員,長期遭受背部的疼痛。他原本的醫師因病退休,所以他努力尋找一種可以向新的醫師傳達他疼痛的方法。儘管他沒有受過任何藝術專業訓練,他仍然決定要以藝術創作的方式來向醫生表達他的疼痛。

Mark Collen說道:「當我開始進行有關疼痛的藝術創作,醫生看到這些作品後,他們就知道我所經歷的是什麼情形。文字是會受到限制的,但是藝術卻可以引起情感的回應。」

Collen寫信給全世界治療疼痛的醫師,徵求疼痛病人的藝術創作當作範例。他與洛杉磯(San Francisco college)一位21歲大學生James Gregory合作,James Gregory自從發生車禍事故後,便長期受到病痛纏身,他們兩人一同創辦了一個疼痛患者的線上藝廊(online gallery of art),名為《疼痛展覽》(Pain Exhibit)。裡頭充滿了痛苦的影像,欲喚起觀者疼痛的感受。

Allan I. Basbaum說:「他們有些甚至比『看起來』還要更加痛苦。」2007年11月,他放了一張作品在網路版的《Pain》期刊封面上,點此觀看

找到傳達疼痛的方法對於疼痛病患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在他們之中,有許多病人都得不到醫生適切的治療。2008年1月,美國醫學會《醫學倫理》期刊(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f Ethics)虛擬導師(Virtual Mentor)所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某些特定團體幾乎沒有得到適當的疼痛照顧。拉丁美洲人與白人在同一場傷害事件送進同一急診室治療,但最後能得到疼痛藥物治療的比率卻只有白人的一半;而有色人種的女性年長者,在癌症治療上,則有最高的可能性會被忽略;並且對於愛滋病患來說,若是沒有受過教育,那將會是讓他受到較少疼痛照顧的危險因素。(期刊發表請見此

Robert S. Beal,《破碎的人》(Broken People)

《疼痛展覽》(Pain Exhibit)中的一些圖像,例如Robert S. Beal的《破碎的人》(Broken People),描繪了疼痛的肉體。其餘的,像是《對抗生命的障礙》(Against the Barrier to Life)則傳遞了長期病痛所帶來的情感挑戰。這幅畫的創作者Judith Ann Seabrook寫道:「我為了獲取生命的價值,不屈不撓地對抗疼痛波濤的打擊……我感覺我正陷入輸了這場戰役以及自我放棄的危險之中。」

Judith Ann Seabrook,《對抗人生的障礙》(Against The Barrier To Life)

Mark Collen表示這項展覽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提高人們對於長期病痛問題的警覺性。然而,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一位幫助這項展覽作巡迴展示的主辦人。他說道:「人們無法相信他們所不能看見的東西,但是他們可以看見個體用藝術創作來表現自身的疼痛,則這一切將會發生改變。」

想要看《疼痛展覽》(Pain Exhibit)的作品幻燈片秀,請點此,或是直接前往網站參觀所有完整的作品。另外介紹一個幻燈片秀,是有關《紐約時報》2月份所報導過的偏頭痛患者(migraine sufferers)的藝術創作。


延伸閱讀:
Pain Exhibit
Pain Exhibit Slide Show
Migraine Art Slide Show
Health and Wellness – Well Blog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02, 2008

藝術評論》Jeff Koons 是調皮胡鬧?還是富有意涵?

一隻氣球狗、一顆閃亮的紅色心型巧克力糖,以及圖畫書《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裡「小豬」(Piglet)的剪影。這三個由不鏽鋼製成且具有光亮表面的作品,都是普普藝術家Jeff Koons先前從未展示過的創作,現在正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屋頂花園(Cantor Roof Garden)中展出。攝影:Librado Romero

作者/Ken Johnson (2008/4/22)
編譯/Fango Huang (2008/11/2)


令人驚艷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全景,以及曼哈頓(Manhattan)美麗的天際,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屋頂花園(Cantor Roof Garden),也許是一個可以打動你的絕佳景點,在這裡每年都會固定週期性地展出戶外雕塑。但是這個地方對於雕塑品來說其實是一個頗為荒涼(inhospitable)的展覽地點,這可以從這週二開始展出的2008年度展覽來證明之:知名普普藝術家Jeff Koons先前從未展出過的三件精彩創作。這三件作品每一件都是被刻意放大、具有亮漆表面,並且由不鏽鋼打製而成的巨大雕塑,用來表現某些原本很小巧的東西:例如用氣球綑綁而成的玩具狗;像芭蕾舞鞋一樣掂腳矗立著,用紅色鋁箔紙包裝的情人節心型巧克力糖;以及如同小孩隨意著色般,圖畫書《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裡「小豬」(Piglet)角色的剪影。

這些都是帶點頑皮戲弄的意味,但卻又不失其深層意涵的藝術作品。《氣球狗》(Balloon Dog)是一隻充滿空氣、有如臘腸組成的淘氣版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雖然牠看似天真無邪,但牠卻同時承載了藝術的審美與情色的乖僻。《秘密之心》(Sacred Heart)尖酸地批判著商業貶低了我們的情感與真誠的經驗。《圖畫書》(Coloring Book)則反映了現代社會與文化下青少年癡迷的「幼稚症」(youth-obsessed infantilism)。

這些作品擺置在建築上難以歸類的露臺上,但那個地方同樣也屬於屋頂花園咖啡(Roof Garden Cafe)讓顧客們蔭蔽區域的一部分,所以這些雕塑品很容易就會被視為是溫和的、具裝飾性的附屬品。

Jeff Koons,《氣球狗》(Balloon Dog)

而最大的問題是比例的大小。若在室內藝廊觀看《氣球狗》(Balloon Dog)這件巨大、閃耀著金屬光芒的作品,它立起來的最高處高達10英呎,將會產生一種怪異的巨大感,眼前也有些微的脅迫感;但是放在屋頂上,廣闊的天空以及博物館由南至西的敞開空間,相較之下,便讓這件作品顯得矮小許多。

也因此,Jeff Koons雕塑的親暱性被削弱了。著重於細節表現的完美主義,正是他作品最令人懾服的一面:注意那形狀十分嚴謹的蝴蝶結、氣球狗的鼻子,或者有交疊與摺痕之處,以及心型包裝上那繃張的商標。縱使再小心翼翼地、深思熟慮地觀看,戶外的環境仍然是會使人分心。

Jeff Koons,《秘密之心》(Sacred Heart)

18½英呎高的《圖畫書》(Coloring Book),這個最為巨大又最為單純的作品,雖然它是所有作品中最不受環境所干擾的,但它卻是在形式上最為無趣的一個,其不規則的輪廓、平板顏色又淡又薄,只能說是比「平面」(flat)還好了一些。


Jeff Koons,《圖畫書》(Coloring Book

撇開它們所安置的環境不談,這次Jeff Koons展出的雕塑品仍然保有其一貫的風格,讓人在知識與感官層面都能夠感到興奮──最傑出的作品《氣球狗》(Balloon Dog)──不管在放任何環境下都是值得觀賞的。


延伸閱讀: